艷陽高照,我和媽媽齊搭火車,化身半日的新竹背包客。此次的旅途目的,便是嚐嚐新竹都城隍廟周遭的美食。我雖已於出遊的前一晚搜尋相關的美食文,大略確認美食所在地,但當天,我仍不爭氣地近乎全程仰賴Google Map ,結果…因為提早於前一個路口左轉,因此比預期晚了近2小時才抵達城隍廟 。(哈哈,好啦! 其實,中途我們因無法忍受烈日,而兩度躲進百貨公司裡,因此才延宕這麼久。)
新竹火車站(地址:新竹市東區榮光里中華路2段445號)
新竹火車站,於西元1913年(大正2年)完工,和舊臺中火車站同屬巴洛克式建築,都是我很喜歡的老建築。
這些已佇立於臺灣超過一世紀的古老建築,應由各個旅人好好維護,
使它們能夠繼續維持這般雄偉卻不失親和感的樣貌。
幾米廣場 ( 地址:新竹市東區林森路18號 )
這個地點算是個小驚喜,在搜尋新竹火車站周邊景點前,
我並不知道新竹有任何與幾米作品相關的景點,因此得知的當下,我真的極其開心。
國小時,因一首「今年夏天」的MV,而展開了對幾米的認識。
其實他所寫下的字字句句多是寫給大人的話,但他溫暖人心的畫風仍吸引了當時僅有十歲的我。
但願我能盡早將全台的幾米公園( / 廣場)參訪完畢。
鄭家特製雞蛋糕(地址: 新竹市北區中央路7號)
這是我們提早左轉所遇到的美味。媽媽亦稱讚,這是記憶中童年的美味。
印著大大囍字的梅花型雞蛋糕,飄著淡淡的蛋香味,雖不含任何內餡,但鬆軟又扎實的口感,
仍使人感到十分滿足。
價位:30元 (一份五個)
劉家沙茶魷魚羹(地址:新竹市東區西門街15號)
我們點了魷魚羹米粉. 餛飩湯粄條. 粉腸各一份。
我的湯粄條中有4-5顆的餛飩,裡面還有些許海帶及青菜,用料算是挺實在的。
碗中的粄條,滑溜溜的,經常讓我夾了好多次,才能將他們放入口中。 (粄條們可以不要這麼調皮嗎!? )
粄條,屬於薄型的,因此幾乎毫不費力便可咬斷。
(或許是我平時飲食較清淡,因此我覺得湯底偏油,所以我沒將湯喝完……)
他們家的粉腸較軟,比起我之前吃過的Q度較低,裡頭絞肉不少。
(魷魚羹米粉是媽媽點的,因此我就不做評論了。)
價位:魷魚羹米粉(小):40元 / 餛飩湯粄條(小):40元 / 粉腸:30元
村爸湯圓 (地址:新竹市西安街7號)
這碗「村爸招牌冰」是我當天最愛的美食! (大推! 大推! )
滿滿的紅豆. 綿密的芋頭. 現煮的湯圓與Q彈且富嚼勁的芋圓和地瓜圓,
再搭上酸甜的鳳梨 (照片中一小塊黃黃的東西), 配上清爽的剉冰,誘人又可口。
每個配料都不會太死甜,使人享受美食的當下,不受罪惡感纏身。(可謂是夏日聖品呀! )
(其實煉乳為招牌冰的固定配料之一,但因我不喜歡吃太甜,因此就請老闆娘替我省去它了。)
價位:60元
座落於巷弄中的老宅們,真的好美啊!
英明林家肉圓 (地址:新竹市北區中山路75號)
城隍廟附近滿是肉圓店,價位都挺相似的。
我們點了肉圓與芋頭肉圓。(店家會主動將肉圓剪開,並且附上蒜末。)
肉圓內的紅糟肉不乾不柴 (對於我這個牙套人而言,可算是軟硬適中的肉),
而肉圓的外皮有稍炸過,使得外皮軟中帶一點點的脆。
芋頭肉圓的芋頭,屬於較硬的小塊狀芋頭,讓整體口感更加豐富。
(哈哈,不過我仍偏愛軟綿的芋頭。)
(這家稍屬重口味,我們完食後,灌了不少水 )
價位:肉圓:40元 / 芋頭肉圓:45元
好再來餅舖(地址:新竹市中山路75號)
頂部撒了些許芝麻的竹塹餅,內含肥肉與冬瓜條等食材,底下則是一層滿滿的白芝麻,鹹甜的風味,宛如小型的傳統肉餅。
小巧的造型,很適合於下午嘴饞時享用。
(冷藏過後的竹塹餅,餅皮更加酥脆,口感和餅乾相似,可謂是別有一番風味呢! )
價位:35元
竹塹城迎曦門(位於 新竹市北區東門圓環)
於西元1827年完工的迎曦門,為國定古蹟,亦為竹塹城僅存的城樓。
西元1901年,一場金德美商號大火,使得北門付之一炬。
日治時期,總督府為施行市區改正(都更),而拆掉城牆和城樓並拓寬道路,
而南門和東門也難逃拆除的命運,因此現今的迎曦門就是唯一存留的東門。
新竹是座收藏了歷史及美食的城市,若有機會,下次必會再訪!
(新竹,我們下次見! )
(All the pictures were taken on Jul. 17, 2018.)
留言列表